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 文章中心 >> 教师频道 >> 专业成长 >> 正文     十年树人,英才辈出。回望来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斗志昂扬。2024,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赢得桃李满天下,凯歌高奏创辉煌!        

     

最新图文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作者:苗红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21    更新时间:2012/11/4 

新学期,小学部以“书香济源”全民读书活动和“教师素质年”活动为契机,突出教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扎实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先进教研组建设。

小学部的教研组建设扎根于校本教研,贵在坚持一个“研”字,让教师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习惯。

1.小课题研究

是指教师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而提出来的教研课题,这些问题是教师开展学校教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师为本”的教研理念。

首先,学期初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自己本学期研究的小课题。

然后,通过自我思考,阅读教育专著、上网搜集资料、教研组活动研讨等形式,逐渐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并在课堂实践中加以应用。

最后,学期末,对自己的小课题进行反思、总结成效,如果这个问题本学期没有完全解决,允许教师下学期继续研究这个课题。 

2.同课异构

教研成果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同课异构”是我校开展教研的又一重要模式。上学期,小学部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市级名师马战侠、范小枫、赵莉娟、齐小菊、杨立峰等老师来我校,与苗洁、吕艳霞、张小娟等教师进行语文、数学等科目的“同课异构”8人次。由于是同课,能比较明显地展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的处理手段和课堂的智慧生成,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创意,在异构中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同课例的对比中提高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以达到彼此吸纳、互相借鉴、合力优化的目的,从而提升教师教学理念,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和学生。

学部还邀请了教研室李雪颖主任、王海燕老师、冉慧霞老师、师训科常亚歌老师等来为教师授课进行精彩课评,体现“专家引领”的核心要素,使参与教师老师受益匪浅。

3.坚持开放课堂 落实“家长开放周活动

佐藤学说:“相互开放教室,是改革的第一步。为什么所有的教师向同事敞开教室的大门都如此之难呢?原因看来很多,最突出的是: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别人指手画脚。然而,只要这个心照不宣的规则存在一天,学校就无法改变。”每学期,小学部都要安排常规的质量考核课活动,目的就是促进教师打开教室的大门,让教师们在听课、评课、议课中得到更真实的成长。

教师的课堂不仅应该向同事、领导公开,更应该向家长公开。小学部的“家长开放日”已经连续开展了5次,本学期又将10月作为“家长开放月”,以此保证每个家长都走进课堂,全方面了解孩子。每次活动,学部会给家长发校讯通,发放“邀请函”;课中,要求家长认真记录;课后,要求教师与家长积极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在校情况。真正实现“教会一个家长,等于为自己增添更多有力帮手”的局面。

教师课堂的开放带来的是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学生的受益。上学期,张小娟、刘翠平、张彩霞、梁红霞等教师的优质课分别在市级获奖。

4.“博客”教研日渐规范

学部组织教师在研修茶座等教育网站上开设博客,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教研组活动的开展。通过博客,不少教师养成了教有所思、思有所记的好习惯,博客的特殊形式也让教师们充分发挥了同伴互助的效应。

人都有惰性。有的教师即使拥有教育博客,但由于缺乏外在的激励机制,在经过一段兴奋期后,要么写作状态差,要么时间紧张,往往会陷入沉寂期,终难形成一种习惯。激励的方式有很多,博友们的热情回复是一种激励,入选精华日志、被网站推荐也是一种激励。小学部主张把这些激励方式制度化,只有成为外在的制度,才能逐渐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自动的行为习惯。在网络研修中,赵秋萍、王兰芳、刘翠平、苗红霞等教师的多篇论文被评为精华日志。

二、教师素养提升

1.通过专业阅读丰厚教师底蕴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自我培训。教师读书,可以有效地弥补其知识结构的不足,更新其知识储备:

1)制定校级教师阅读方案,组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

在量上,在专业阅读方面,小学部提出“三个一”:每天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名著;每学期撰写一篇有价值的读书心得体会或论文。为教师提供了《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给教师的建议》、《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等共读书目,组织教师共同阅读,自主批注,达到读有所长的目的。

2)组建教师阅读团队

对于教师读书来说,如果有人能起好“领头羊”作用,那么,对于推进教师的群体阅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此,小学部成立了副校长苗红霞牵头的《静悄悄的革命》阅读批注小组和以张小娟为负责人的《解读语文》共读小组,培养教师中的“读书种子”,并发挥好“种子效应”,推进教师全员阅读。

一学期以来,教师共读小组的“种子效应”大显魅力。首先从教师读书社自身的成员来看,大家阅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很多老师原先只喜欢看小说,加入教师读书社后,在这一团队的影响下,慢慢喜欢上了阅读教育著作,并且读写结合,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读书社也成为了全校教师阅读的风向标,教师读书社的老师在阅读的书,很多教师都会自己买了来看。

付出总有回报,吕艳霞和苗洁两位教师被评为市专业成长先进个人,张小娟老师被评为市文明教师、市教学能手、市优秀教师,苗红霞老师被评为市优秀教师,王向利老师被评为市少年队优秀辅导员,刘翠平老师被评为市未成年人教育先进个人,李燕老师被评为家庭教育先进个人,晋小艳老师被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王红艳等几位教师被评为省、市优秀辅导教师。

2.通过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1)坚持“研读教材”培训

小学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王敏勤教授的讲座,要求教师要按照王教授讲座中提到的教材分析的几个要素来写,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地“煮”教材,力求在把教材吃透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提出:说教材不等于通教材,要从教材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三个层面把握教材;教师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要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或一节教材,要把说教材变成师生共同说教材。

2)组织教师现场聆听了顾晓鸣、管斌全、王国防等专家教授的讲座,认真学习了李炳亭老师关于课改的问答,让老师们不但知晓所教学科的知识,还通晓管理、心理等方面的知识。

3、此外,定期举行教师读书交流会、专业学习研讨会等,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全校教师积极撰写论文,论文质量高。本年度,苗红霞的论文《趣谈“最佳位置”》发表在《济源日报》上,张小娟的论文《告别语言不良症》发表在《小学教学》上;宋海燕、李燕、王鹏、苗歌、刘文科、陶小九、张秋荣等多位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三、教学常规工作。

1.加强检查

小学部按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每个教研组每月对本组作业与教案进行了一到两次的检查。教导处了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做到了及时反馈到教师本人,督促及时予以弥补。对检查中发现的有个性,有创新性的教案、作业进行展示与推广,从而达到不断创新,形成的特色的目标。

2.备课管理

首先,强调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完善学案,最后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其次,改造备课的重点内容。与新课程相适应,我们强调以“活动设计”为中心进行“四备”,即备课程理念、备学生活动、备学生心理、备课程资源,并将学法指导、思路分析、知识迁移、规律总结等明确地体现于教学过程之中,使课堂教学尽量呈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从而强化备课的实效性。

其次,为使本校教师资源得到共享,要求语文、数学同年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可以分单元备、分课时备,还可以分课型备。同时要求教师在备出的教案上,根据本班学生特点进行增删和批注,课后写出教后反思。

3.课堂教学

有效上课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而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是有效上课的关键环节。要求教师的提问,必须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要善于提问,设计好切入点,对所讲内容而言,要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便于开启学生心智,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层多向的思考与探究。

4.课题研究

在教育教学中,学部提倡教师把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其中,苗洁的个人课题《小学生粗心行为成因及对策的实践研究》、张小娟的个人课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利用插图的实践研究》、张彩霞的个人课题《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实践研究》和王兰芳老师的个人课题《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其中,张小娟老师的课题成果被评为市一等奖,苗红霞、张静、苗洁、张彩霞、王兰芳老师的课题成果被评为省市一、二等奖。由张艳霞老师主持的国家级子课题已顺利结题。

5.活动促进

“写字比赛”、“教案展示”、“作业展示”、“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促进了课堂教学。在活动中,涌现出一批教学新秀,他们用崭新的教学理念驾驭课堂,开创了课堂教学的新局面。像赵亚东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自主备课、课堂充分展示、其他组学生进行挑战、补充的课堂教学模式;王兰芳老师,通过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提示等方式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再点拨课堂教学模式;还有李翠芳、张艳霞等老师,在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学习新知教学模式……

尽力去做,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坚持不懈的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快速提高。因为努力,前面的路变得宽阔;因为付出,未来的天空倍加明亮。小学部的团队成员知道:立足本校,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就一定能形成鲜明的特色、卓越的魅力、领先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