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 文章中心 >> 德育之窗 >> 班级管理 >> 正文     十年树人,英才辈出。回望来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斗志昂扬。2023,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赢得桃李满天下,凯歌高奏创辉煌!        

     

最新图文

 
 
 

让德育教育更“家常”

 

作者:张小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179    更新时间:2015/9/5 

小学部教师   张小娟

一提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们脑海中第一闪现的合适文本肯定是诸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等一些主旨鲜明的课文。其实,在教育教学中,学知识、练能力和明道德本就是相依相存、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只要教者处处细留心,那么,每时每刻都能春雨润物般地渗透德育教育。我在语文教学中“家常化”地渗透德育的实践过程中,有以下体会:

一、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教育。

《窗边的小豆豆》原型夏山学校的校长尼尔先生曾经说过:“学习就是不断改变自己价值观的过程。”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语文课程致力于……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那么,语文学习,尤其要在塑造孩子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人教版小语第十册第一组“习作”中,要求学生给远方的小朋友写一封信,策划一次“手拉手”活动。在指导写作、创设情境时,我并没有只是介绍偏远地区的孩子生活多么艰苦,然后以此打动学生让他们留下眼泪,等等。而是在简单分享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资料之后,和学生一起观看央视公益广告《关注贫困儿童•励志篇》,让学生明白贫困儿童人穷志不短,在艰苦的条件中仍热爱学习、心存梦想。

视频中,破败的教室、简陋的宿舍、粗糙的饭菜和孩子的学习劲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都被深深触动了。他们有话可说,纷纷谈到自己看到的贫困儿童艰苦的生活条件,再联系自身说说自己的幸福生活,两相对照,感慨自己应该对得到的幸福更加珍惜,对于需要帮助的同学慷慨大方;他们又谈到贫困儿童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学习,再联系自身说说自己对于学习的态度,两相对照,他们不但明白了要更加努力学习,更明白了如果策划“手拉手”活动时,应该具体地准备什么、提供什么。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指导他们练习写作。这次,学生写的“给贫困地区小朋友的一封信”格外具体、生动,字里行间情深意切。我想,学生在写作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收获到了做人的道理。

二、在背景资料补充中渗透德育教育。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通书》中说过:“文所以载道也。”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的,工具性承载着人文性,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灵魂。如果没有工具性,语文学习会变成一个花架子;但如果没有人文性,语文课堂将变成一个流水车间。

语文教学中,我尝试在背景资料补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学习第十册《清平乐•村居》时,学生都在为宋代农村的清新秀丽、朴素静雅所吸引,也在为白发公婆幸福的家庭生活、或勤劳朴实或淘气可爱的孩子感叹。

学完本词后,我为学生补充了作者辛弃疾创作本词的背景资料。学生们知道了,这首词是辛弃疾43岁之后,遭受政治上的排斥和打击,闲居达二十年之久,志不得伸,理想破灭,归隐农村时写的。补充资料后,我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讨论:人生难免有不如意时,当你在生活中暂时遭遇挫折时,你如何对待呢?

学生列举了自己和他人激流勇进的事迹,讲述了名人宽容淡然处事的心态。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诵读本词,他们对辛弃疾在坎坷中恬淡、豁达的处世态度了解得更深刻了。

三、在作业布置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以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比如,我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第七册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他们深深地被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被博士等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打动。我便结合课文旁出现的小云朵:“‘同一时刻’是指什么时候?”让学生进行课下小练笔。

作业之前,我简单指导学生:“电影拍摄中,有一种叫‘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就和我们的这个小练笔‘同一时刻发生的几件事’就非常相似。如果我们现在就是一个导演,让你道真情、写真事,像《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样再现生活中的美好情感,你打算选取生活中的哪些镜头呢?”

有了课堂学习奠定的基础,他们的写作思路开阔了,日记精彩极了:

有的同学写出了愧疚——同一时刻,爸爸在工地上挥汗如雨,自己呢,不认真听讲,在课堂上玩玩具;

有的同学写出了感激——课外书不小心丢了,气得在教室里放声大哭,同一时刻,好朋友正在校园中为自己细细寻找,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有的同学写出了志向——自己在足球场上拼抢防守,同一时刻,全中国热爱足球运动的少年都在挥洒汗水、放飞理想。

……

这样的语文作业,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润物无声地渗透了德育教育。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重温了亲情,品尝了友情,放飞了梦想。

总之,德育教育,不是个别课文学习的一道大餐,而应该是每节语文课中的“盐”。我们不应该把德育当作附加任务。而“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普通教师是“经师”,而优秀的老师则是“人师”。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并积极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那么就能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臻于完善、蕴于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