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 文章中心 >> 教师频道 >> 教学反思 >> 正文     十年树人,英才辈出。回望来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斗志昂扬。2023,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赢得桃李满天下,凯歌高奏创辉煌!        

     

最新图文

 
 
 

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作者:康保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313    更新时间:2016/1/24 

1130号我有幸参加济源市数学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外出学习是难忘学习经历。不论是听讲座、还是参观,听课,写心得,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本次学习共有教师50人,市教育局胡局长领队,市教研室李卫东老师随行。 本次学习总共听了16位教授、博导和教研员的讲座报告,还有一位专业的团队培训人员对我们进行团队培训。每天早8:30开始上课,11:30下课。下午从2:00开始,到5:00结束。有时夜里也上课,每天晚上需要把白天学习的心得体会发到统一的博客上,专家们的讲座,内容广泛,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热点问题,也有跟心理健康、有效教学、教学策略、科研能力等有关的内容。下面我主要跟大家谈一谈总体体会。

教师要转变角色,让自己成为新课程下的反思型教师

华东师大基教所教授吴亚萍教授认为,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已经变化。她认为,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应该是:

1、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新课改下的知识传授者。

2、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3、教师成为研究者。

她认为,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已有如下变化:

1、知识传授者依然是新课改中的角色,但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

2、教师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样,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具体表现在:

1、帮助学生形成课堂的互动生成。

2、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

3、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有,教师还要成为研究者。也就是说,每一位老师都有能力、并且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改进意见。教材要“二次开发”,要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卜玉华教授认为教师要学会合理运用教材,分为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其中孰优孰劣是显而易见的。她认为,“材料式”的教材观更注重服务意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更注重过程导向,更灵活,更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通过教材“二次开发”,能达到这样几个目的:

1、适应情景,促进教材个性化;

2、弥补教材的内在缺失;

3、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教授认为,教师的基本立场有两点:

1、“基于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珍视教材的价值;从教材出发,了解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2、“超越教材”:拓宽教材的外延,凸显教材的功能。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情景具有独特性和动态性。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和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赋予教师“二次开发”的权利,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空间,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合法的土壤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意味着教师不再是外部课程的被动消费者,而是积极的开发者。它要求教师摆脱对教材的过分依赖和崇拜,积极、自主、合理地选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应对教学情景中的种种不确定性。教师不仅要具备课程意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不能仅停留于观念层面,而且也应该存在于教师的实践生活。教师通过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课程知识,创造着新的课程经验,成为自己专业生活的主人。

通过学习感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