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分析:
两次大闹五台山:
两次事件原因不同:
第一次是想喝酒;
第二次是听见山下打铁声而去,见酒才喝。
原因:第一次是上山后四五个月,没有前科,所以直接找酒喝。第二次则是在第一次醉酒闹事后,智深三四个月“不敢出门”,所以是听到“叮叮当当的响声”而出门。
喝酒形式不同:
第一次直接见酒,抢来就喝;
第二次欲写喝酒先写铁铺打禅杖,再写喝酒被拒,多次以后只能假托“过路僧人”骗到酒,可谓曲笔妙笔也。
喝酒的程度不同:
第一次只喝酒,一桶;
第二次不但喝酒,喝得多,先吃十来碗,然后就狗肉又吃十来碗,后来又要了一桶。所以第二次远比第一次醉得多,闹得也多。
喝酒后闹事程度不同:
第一次醉后,直接赤膊后上山,门子先拦,怒喝;智深骂后便打,打了门子,老郎、火工、直厅、轿等三二十人都非寺内人;
第二次醉后,先练拳脚把亭子柱打折,门子关门,智深打金刚;门子禀长老,长老让开门,智深“吃了一交”,爬起来进禅堂先醉吐一塌糊涂,再塞狗肉给禅和子,还凿人家脑袋,搞得“卷堂大散”,然后和郎、火工道人、直厅、轿夫,约有一二百人打了起来,“打伤了数十个”。
闹事后果不同:
第一次闹酒长老让其直接睡了,第二日先批后好言劝,劝后还有衣服相送;
第二次闹酒长老先是让众人回避,后来在鲁智深闹得不可收场时重批,让他在方丈内住宿,然后一封书信四句皆言僧衣十两银将其出寺。
“大闹五台山”是鲁智深好汉路上浓墨重彩一笔,与“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一样,是其英雄之路重要转折点。“拳打镇关西”他只能弃官而逃,最终上山;大闹五台山却让其做不成真正的和尚,只能下山;下山后在大相国寺菜园子结识林冲,因林冲而“大闹野猪林”,最终只有落草为寇,上了二龙山。所以此事件不但要写,还要写得精彩。
一个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汉子被迫做和尚,绝对是不合时宜的。所以被逼做和尚,就要写其与“和尚”的不和,第一次不和要留胡子,第二不和在言语行为,别人坐禅他却睡觉,和尚口头禅“善哉”到他嘴里成了美食“鳝哉”,甚至在佛殿后撒尿撒屎;第三不和便在犯戒。其实我们看鲁智深,五戒者“一不要杀生,二不要偷盗,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贪酒,五不要妄语”除“邪淫”一戒鲁智深没犯外,其他四戒他都有过。但人在五台山上,杀生无名,偷盗无由,妄语不足,唯有第四戒犯得最光明磊落,最直爽痛快,又最易后果严重,所以选之也。
一次喝酒,略显单薄,也闹不出什么大的过错来,三次喝酒又有重复之嫌,主要原因在智深入门即遭受大家的质疑,“这个人不似出家的模样,一双眼却恁凶险。”“却才这个要出家的人,形容丑恶,貌相凶顽,不可剃度他,恐久后累及山门。”,当鲁智深做了和尚却没有和尚样子,不做和尚该做的事情时,侍者回长老“智深好生无礼,全没些个出家人体面,丛林中如何安着得此等之人?”长老喝道:“胡说!且看檀越之面,后来必改。”自此无人敢说。两次之后,平常事自然不值得再写,只能从犯戒处入手了。两次喝酒,两次犯事,既有雷同,还得避免重复,又得把鲁智深写下山,所以第二次浓墨重彩描绘。
同为闹酒,两者之间还是有些相同之处的。除了喝酒闹事这外衣相同之外,每次喝酒都由长老出面喝止,一是长老为寺中最高统帅,二则因为留智深、懂智深、信智深者,合寺人中几百号惟长老也。所以长老出面智深闹止。而两次智深见到长老还都有“撒娇之语”,就像受冤屈的孩子见到亲人时候所说之话,将智深对长老的内心依恋听从表达出来。第一次醉酒指着廊下对长老道:“智深吃了两碗酒,又不曾撩拨他们,他众人又引人来打洒家。”第二次醉酒打得兴起被长老喝止,撇了桌脚,叫道:“长老,与洒家做主。”寺中酒醉本为自己过错,可每次他都到长老处要说法,是醉态?还是心理真正的把长老作为自己的值得靠的人了呢?所以长老推荐他到大相国寺,是没处可去,亦是相信长老。而长老也确实值得他依靠,从力排众议收他开始,时时处处维护着他,闹后还给他推荐去处,并送他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这是他以后的所遇到的大事预言,后面鲁智深引宋江来时,长老又对他的最终结局给了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生活中书中总有一些得道高僧有先知之能,智真长老在后面还有对宋江的偈言,他在书中就是这样的作用吧!
从字面意上看,长老是看在送智深上山的赵员外的面子,才对鲁智深的行为一忍再忍。但其他僧人不知道看赵员外面子吗?所以仔细分析,深层原因还在于长老知道智深本性,知其最后成果非凡,所以一再偏袒护他,当然这也是作者的意思,不信我们鲁智深的法号,不是和智真长老属于一辈的吗?
学生分析:
《水浒传》中鲁智深闹了两次五台山,这两次大闹写法不同,细节不同,各有千秋。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获得一些收获。现整理几篇如下:
一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闹了几次?三次,作者先开始只是描述了他在刚到那里是,不懂礼数,小闹了一场,算是为下文的大闹两场铺垫。这是第一闹。
第二闹,在距一闹时已经有四五个月,他看见一汉子挑酒,便去强要了酒喝,再回来时,还打了寺中的僧人。
第三闹,又过了三四个月,出了寺门,拿了去僧堂中的银两,去打了兵器,买了酒吃,有吃了狗肉。回了寺,又打了寺中僧人,并强喂了僧人吃狗肉。还破坏了寺中金刚,
从这一篇中可以看出鲁智深的直爽,因自己喜欢喝酒,便喝酒,喜欢吃肉,便吃肉。毫不忌讳,大大咧咧,粗莽,豪装。而又为下文铺垫。
作者让鲁智深闹了三次五台山,是为了让长老把鲁智深赶走,长老因看在赵员外练面,无法赶走鲁智深。而鲁智深闹了一次又一次。长老便可名正言顺地将鲁智深弄走。所以后来才又会遇到林冲,成为108将之一。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这也突出了人物性格:爱憎分明,敢爱敢恨,直爽。
问:“这难道不会对鲁智深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吗?”
就我理解,我认为不会,这章作者这样写,反而突出了人物直爽,放荡不羁的性格特点,使人无形象更生动,鲜明,灵活。有了生气。
八八班蔡玉锦
二
鲁智深两次大闹五台山都因喝了酒而发生,而两次喝酒原因又不同。第一次是在初冬天气,天气寒冷使他比以往更渴望喝酒,又正好一位汉子挑着酒走上来,鲁智深那边强行要酒,两次均被拒绝,然后又以武力抢酒,作者写为“一者初做和尚,二者旧习未改”。第二次大闹五台山则是在二月间的暴暖天气中,使人心情烦躁,于是,鲁智深走出五台山,先打了条禅杖和戒刀,然后走了两家酒店,都被劝阻,第三次欺骗店主说自己不是五台山和尚,才要到的酒和肉。两次喝酒都是要了三次,前两次被拒绝,最后一次使用武力或其他方法要酒。
鲁智深第一次大闹五台山是打了门子两拳,长老出现他才住手,长老事后劝说又赠送衣物;第二次他打折了亭子柱,打坏了金刚,在众僧面前吃肉,直到长老出现制止,他才停手。两次一次比一次严重,长老也是一再偏袒,因而被骂作“好个没分晓的长老”、“好个囫囵竹的长老”。而鲁智深见到长老则是“虽然酒醉,却认得是长老”、“酒已七八分醒了”,可见他对长老的尊重。他两次均被关在门外,第一次他打了门子进了寺门,第二次他在门外打了金刚,惹起众人愤怒,给他开了门。第二次罪行比上一次严重得多,因而长老无奈为他另寻去处。
八八班王娇娇
三
‘一要皈依佛性,二要归奉正法,三要归敬师友,此是三归。五戒者:一不要杀生,二不要偷窃,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贪酒,五不要妄语。’这是僧庙的寺规,而此后鲁智深的做法却于此大相径庭。
话说这鲁智深刚到五台山,禅和子就因鲁智深的无礼两次将其告于长老,可换回的结果却是,无人再敢说他,正因如此,鲁智深才会有喝酒闹事的一出。
这两回大闹五台山,相同点,鲁智深两次都为喝酒闹事,此外,鲁智深为谁要酒,他人都说‘本寺长老已有法,但买与和尚们吃了,我们都将被长老责罚,追了本钱,赶出屋去。’这句话重复出现,强调重要性,衬托出下问鲁智深的做法是多么不妥。鲁智深两次喝酒后酒劲起来的地点都是在半山亭上。鲁智深第一次喝完酒后让那抬酒的汉子明日到寺中拿钱,第二次则直接到寺庙拿了钱在出去买酒,两次鲁智深吃酒的钱都是寺庙拿取得。另外,在这两次时间上,除长老外,其他的人都不喜欢鲁智深这样破坏寺庙的清净,都希望让鲁智深离开五台山。还有就是,这两次喝酒闹事最后都是长老来结束的,可见这长老的威严是有多么的大。鲁智深的闹事最后都是赵员外给赔礼道歉,可见这赵员外也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不同点,首先这酒量是不同的,很明显第二次要比第一次喝的要多,以至于这事闹得一次比一次大。第一次仅仅只是打了人,闹了僧堂,只是一个误犯,而这第二次,则打坏了金刚,坍了亭子,卷堂闹了选佛场,又把众禅客打伤,这可是罪也不轻啊。鲁智深第一次简单粗暴的直接抢酒喝,第二次还是动了一下小脑筋骗酒喝。
长老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第一次,长老喝道‘智深不得无礼!’,第二次,则喝到‘智深不得无礼!众僧也休动手。’第一次只是劝导鲁智深,第二次连同众僧一起喝到,可见事态的严重。同时,这两次的结果也不同,第一次念是初犯,仅只是批评教育,而第二次则直接将其赶下五台山。
这两次喝酒,连同他人对长老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以前可能是比较尊重长老,第一次事件后,他人说‘好个没分晓的长老。’,第二次事件后,则说‘好个囫囵粥的长老。’我估计就算长老在怎么认为鲁智深是有慧根,也不敢再留他,一扰乱他五台山的清净,二是影响他这长老的威严。
酒能成事,就能败事。鲁智深的两次喝酒将他送入其他的地方。这鲁智深本性不恶,只是初着和尚,旧习难改罢了
八七班代蕊
四
两次喝酒相同之处:1.酒家都不肯卖和尚酒吃。2.鲁智深不听劝,强求喝了酒。3.两次酒劲上来都是在半山亭子上。4.两次都发了酒疯,闹得五台山不得安宁。5.两次闹五台山上,都冲酒劲打伤寺中的僧人。6.两次喝酒都遭寺中僧人的斥责,并将其告知方丈。7.鲁智深两次喝酒的卖酒主人都感到担惊受怕,罔知所措。
两次喝酒不同之处:1.第一次喝酒是在山上劫汉子的酒,第二次喝酒是自己下山去卖酒喝。3.第一次喝酒只喝了一桶,且没肉。第二次喝酒喝了两桶,且又有肉吃。3.第一次喝酒没有给钱,而第二次喝酒不但给了钱还多了许多钱。4.第一次喝在亭子上坐了半日,酒劲才上来,而第二次喝酒,只在亭子上坐了一会,酒劲就上来了。5.第一次喝酒下得亭子,又在松树根边坐了半歇,酒越涌上来,而第二次喝酒,未将下亭,酒就越涌上来。6.第一次喝酒,鲁智深喝酒时,开闹之前,运用动作描写,为:智深把皂直缀褪膊下来,把两只袖子缠在腰里,露出脊背上花绣来,扇着两只胳膊子上山来。第二次喝酒,鲁智深喝醉时,开闹之前,而运用了语言描写,为:跳起身,哩到:“俺好些时不曾拽拳使脚,觉得身体都困倦了,酒家且使几路看。”7.第一次喝酒,是上了山才开始闹,未将亭子毁坏。而第二次喝酒,在半山亭子上就开始闹了,并将亭子毁坏。8.第一次喝醉酒只打伤了寺中僧人,未曾毁坏寺中物品。而第二次喝醉酒,不仅打伤了寺中僧人还毁坏了寺中很多东西,例如亭子,金刚等一些东西。第一次喝醉酒长老留下了他,而第二次长老决意将他赶走,离开五台山。
总结:
从两次喝酒相同处来分析:形象生动的展现了一个爱喝酒—喝酒—大闹的鲁智深形象。从两次喝酒僧人所言,都体现出僧人对鲁智深喝酒行为的及其排斥和厌恶之情。
从两次喝酒不同处来分析,不同之处有九条,每条都以两次喝酒从第一次喝酒和第二次喝酒相对比,生动形象的体会到第二次喝酒,喝得更多,醉的更深,神志更不清,闹的更凶,以至于将要被赶出五台山。
八七班 许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