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孩子们,你们好!》第二章有感
本周阅读,我思考和学习了五个问题:
1、关于人数:多一个,少一个,有什么关系呢?
阿莫认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没有哪一个教师,能够在学生人数任意增加的班级里获致同样的教育效果。”他还说,“6岁儿童的班级不是一个公式化地对儿童实行教学和教育的大规模生产车间。在这里应当精雕细刻地去塑造儿童心灵的每一个最微小的部位,使他们心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溢着热爱人的激情。”在一些人的眼里,班里的学生多一个少一个没有多大关系,他们认为,少一个也是那样教,多一个还是那样教,没有必要为班里多一两个学生而苦恼,尤其是对待插班生的问题上。可是如果循着阿莫的思想,班级跟生产车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班级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是有些有肉的生命,他们心灵的每一个最微小的部位都需要被细心地去对待,6岁的儿童如此,其他的孩子也一样。之前,我和其他很多老师一样,也曾经为班级人数的问题而苦恼。现在,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教委严格地规定各学校的班级人数,各校也都在严格地执行着教委的这一规定。这样一来,将会真正落实小班化教学,达到教育的均衡,每一个儿童也将会在儿童中间占有他应有的地位。
文中,阿莫没有回击 “好耍威风的妈妈”,没有被所谓的“关系”吓倒,他心里想的只是如何体贴入微地关照每一位孩子!不难看出,6岁的儿童的确有很多事,毕竟他们刚刚离开父母身边,不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麻烦。那么,在班里学生出现麻烦较多的时候,教师采取什么办法呢?这个时候,阿莫充分发挥他的“闭上眼睛作业”这一魔法,而自己则赶紧利用这块时间去处理紧要的事情。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更多的麻烦,避免了儿童起哄的问题。
2、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在儿童成长的路上,教师会经常告诉学生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阿莫却对儿童说:“你们现在已经是大孩子了。你们想去看小孩子吗?”如此一来,6岁的儿童就会认为他们果真比幼儿园的儿童懂事得多,他们在灌木和树的绿荫中观察年幼的儿童,他们认为小孩子们的顽皮和玩耍看上去很可笑。通过观察,他们分享各自的想法,从而明辨是非。阿莫通过这样的活动,来锻炼和培养儿童的“年长者”的义务。他认为,“这种感觉愈深,你们就会更迅速地成长!”这种做法我们不妨学一学,让我们的学生也在关怀年幼者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义务。如此循环下去,相信每一届学生都会更加迅速地成长。
3、顺应孩子们的心情。
在第一个学日快要结束的时候,阿莫问了学生们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请告诉我,今天在你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事情?”他原以为孩子们会回答“我们上学了!”“我们当学生了!”等类似的句子,然而孩子们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这在无形之中给老师上了一节课:儿童回答教师提问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儿童自己的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性。他认为,儿童是处于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人,他们的生理、心理机制尚不成熟,因此不能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去要求他们,而是从他们的立场出发,顺应他们的天性,因势利导地去教育他们。从这件事当中,我理解了当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逻辑去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反思自己问题提的精确性,同时,不要为学生的回答而懊恼或失望,相反,还要学着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有效信息。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快乐地学到知识,而不仅仅是顺应老师的思维和逻辑。
4、和家长取得共识。
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途径是在家长会上。阿莫在教学过程中确立了人道主义的师生关系。他说,他相信人道主义的教育的强大力量,这种教育能够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成为接受教育的自觉自愿的“门户开放者”。为了贯彻这一思想,他在家长会上先给家长们讲明了自己的观点,然后给家长提出了十条“戒律”——箴言。同时,他向家长们提出建议和询问,与家长共同商议班级事宜。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都乐于接受阿莫的建议,也乐于向班级提供种种帮助。我所在的学校也很注重家校结合,常常为家长们举办讲座培训或者道德讲堂等活动,不言而喻,一年来,家长们受益匪浅,同时也感到孩子们在我校的一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反思自己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比如班级组建的家庭教育委员会,我没有深入扎实地开展活动,只是根据学校的要求去做了一些事情,家长们尤其是委员会成员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以后要实实在在地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家长们真正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
5、围绕儿童的需要来组织教学。
阿莫认为,6岁儿童在升入预备班的时候,不仅具有获得知识的渴望,而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因此, “教育过程必须围绕着儿童的种种需要和对全部生活的渴望来进行。”当阿莫观察到课堂上孩子们有疲倦表现的时候,就开始考虑是不是需要对时间进行改革。在我们的课堂上,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去调整教学,比如当学生们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不妨举行一些小游戏或其他活动来调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