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 文章中心 >> 教师频道 >> 专业成长 >> 正文     十年树人,英才辈出。回望来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斗志昂扬。2024,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赢得桃李满天下,凯歌高奏创辉煌!        

     

最新图文

 
 
 

读写结合促成长

 

作者:张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208    更新时间:2017/9/13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让学生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叶圣陶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那捉摸的阅读程度。”

善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我们多方面研究了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策略,从中探寻高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的能力,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实践中,我们从低年级的海量阅读出发,让学生从阅读的量上得到基础的积累是其一;在实践中,我们在中高年级开始课内读写结合,进行多方面的无缝链接是其二;在实践中,我们在初中阶段的名著导读寻找阅读提升的契机,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是其三。三级联动,互相促进,互相结合,使这阅读与写作的课程在我们的校园逐渐成型,转而引导我们向更深处发展。

如何让阅读与写作这两驾马车并驾齐驱,互相促进?让我们从以上三个层次细细说来。

一、         海量阅读,以量变促质变

海量阅读作为教学被引入课堂,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在进行多方面的实践之后,我们的课题组对于海量阅读在低年级教学中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提炼,得出以下结论:

1.海量阅读资料整理常态化

不管是怎样的阅读,我们首先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所以资料的收集整理十分重要。因此,课题组在一年级的基础上充分准备,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阅读资料以便供老师们课堂上的使用。

2.海量阅读时间的自由化

海量阅读,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内海量阅读,老师们要放下包袱,能够真正把阅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阅读和学习。

3.海量阅读内容的广博化

海量阅读不止是量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与其他门类的学科进行高度融合,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去分享阅读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内容,实现大语文观。

4.海量阅读环境的开放化

课内海量阅读虽然立足于课内,但并非只存在于课内,而是要以课内内容的牵引让学生能够主动去阅读。时间包括早读、阅读课、晚上等碎片化时间,地点包括教室、图书馆、家庭等,总之利用一切可能带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5.海量阅读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课内海量阅读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阅读的评价就要多元化。要让所有能够参与的人都参与评价,老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多次元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的阅读。

海量阅读的成效非常鲜明地显现在课堂中,学生识字量的大量增加,早期阅读兴趣的提升,语言的丰富,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了很多的喜人变化。

二、读写结合,以课内导课外

爱默生说过:“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有了低年级的海量阅读的量作为铺垫,小学中高年级的读写结合就被很快接受并运用。阅读与写作显然是不应该被剥离的一体两面。只读不写,显然无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写不读,学生写作就显得苍白浅薄。

读写结合,如何以课内引导课外呢?

1.与同作者文章进行多方面写作方法引导

课文中不乏优秀的作家所写的文章,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多方面地去寻找同一个作家的其他作品进行印证。多种印证会引导出不同的写作方法的探讨和运用。张小娟老师在讲《剥豆》一课时,选择了毕淑敏的另一篇引导孩子看病的文章。两篇文章都是表现母爱的,不过却从不同侧面去表达。这样的对比,让学生鲜明地认识到选择的重要。同一个主题的表达,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叙述。

2.与不同作者的同类文章对比阅读引导写作

课文中的同类文章不少,例如写景文章,同是写山水,小兴安岭和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不同类型的表达。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把同类型的文章进行组合性地对比教学,从而从中发现不同的写作方法和要点。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也更加有针对性。

3.仿写,课内写作进行课外迁移

课内的写作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课内的内容与课外内容要进行有效迁移。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对小艇的特点描写让学生进行仿写,在课内老师进行引导谈话,同时很快就把特点选取,特点的写作顺序等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在仿写的物品选择上,学生选择的多是身边的小物品,课内老师的指导有效地引导了课外的写作,内容也是丰富多彩。

读写结合,是需要进行细致研究的课题,我们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努力去寻找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点,相信课内的方法引导会有效提升课外的文字表达。

三、名著导读,以经典促成长

朱永新强调,让学生仅仅阅读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教科书把人类知识的无限可能压缩了,知识的营养要素流失是必然的,难以真正给人带去生命的丰盈。离开了对于人类经典的阅读,学生就不可能走得很远。”

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地对待经典,就像我们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地对孩子的心灵一样。四大名著作为经典传承至今,虽然现在看起来也有它们的局限性,不过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还是会有很大的收获的。在此次善教课程研究的过程中,初中阶段的阅读与写作策略,以名著的导读为线索,使学生能够从中得到方法,得到智慧。

1.名著导读,内容至上

名著,张亚琴老师首先选择了《水浒传》与学生共读并引导。阅读名著,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对内容熟悉,尤其是《水浒传》这本书的内容繁杂,同时也充斥着种种矛盾,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内容的选择,成为老师们的心头难事。多种方案并行,学生的阅读在进行中老师也在引导中,对其中不适合的内容进行筛选,例如诸多血腥的场面,不宣扬,甚至要有一定的批判。

2.名著导读,方法前行

在名著的内容学习之后,就开始了写作方法的探讨。《水浒传》中独立情节的多方面的研究,同时又有多方面情节的串珠式的勾连。有村景的诗化的描写,也有战争场面的宏大描绘。这些方法的研究,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感受,进行提炼。

3.名著导读,人物理解

名著的学习,尤其是小说的学习,更加应该把人物的理解进一步地进行学习和归纳。在《水浒传》的学习中,那些英雄形象非常鲜明,学生总结起来也不会很难。通过读书笔记、读后感、人物手抄报等方式,使学生心目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名著的导读显然不是读一遍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在多重地阅读中,学生的价值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鉴赏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学习和进步。

善教校本课程的多线索发展,让我们的课程建设有了可能性,为我们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平台,让我们能够更进一步把研究做到极致,让阅读与写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