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 文章中心 >> 教师频道 >> 专业成长 >> 正文     十年树人,英才辈出。回望来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斗志昂扬。2023,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赢得桃李满天下,凯歌高奏创辉煌!        

     

最新图文

 
 
 

教师,不只是微笑

 

作者:周珊珊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76    更新时间:2017/10/13 

 书中的90个案例都是我们身在第一线的教师经常碰到的事,好多案例中提到的解决方法我之前也一直在用,当时还以为自己“教导有方”,如平时学生犯错误了,特别是调皮的学生,我们大多数老师一般会不问青红皂白地训斥一番,并在班上强调这不准那不能的,学生碍于教师的“权威”也就暂时不敢动了,可往往事过不久又重犯,我们也只能是周而复始地发脾气训斥。看完这本书,我才发现矛盾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我在教育教学中太主观,总是以自己的思维去定位学生,不会多方位思考,以前很多引以为傲的方法现在看来是那样的不合理,甚至于是非常错误的。现在,我懂得了“认识自我”,这比我了解学生还要重要。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它是一种行为的艺术,绝不是单纯的嘴皮子功夫,教师必须得深入孩子的灵魂,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并且才能持久。正像书中所说的:“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面,而不是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

我班有个女生特别爱说爱笑,课堂上经常旁若无人大声讲话,每次让他读课文或者回答问题,他都是边说边笑,有时甚至笑的说不出话。我很烦,脸一拉,命令他坐下,又换人读,但有时又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他读。批评教育了几次,依然如故,再后来,我干脆剥夺了他的答问题权利。如果他说或笑,我就不说不讲,这时,同学们齐刷刷的眼光会投向他,责备声会阻止他。好在这个学生不犟,老师或同学们说他,他都不吭声。

现在,该学生已经大有长进,我想,对待这样的学生,你越热情,他可能会越来劲,就像老师所说,以为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应该时时刻刻是一副微笑的面孔,这是一种教条主义,一种书生气,一种固化思维。教师的脸,应该是一副正常人的、表情丰富的脸,喜怒哀乐兼备。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虽然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已多年,但我仍一直努力当一个聪明的老师。而这本书就犹如导航灯在指引着我前进。与学生接触的时候,我们只会用老师的权威来镇压着他们,以为这样子,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关心,自然就会听你的话,不会犯错。但事实告诉我是大错特错,学生也许当时碍于教师的“权威”也就暂时不敢动了,可往往事过不久又重犯,我们也只能是周而复始地训斥。是老师告诉我仅仅有爱是不行的,必须有科学的方法,总认为我爱孩子孩子爱我,孩子会对自己百听即从,这样省时省力省心!其实作为一个老师不探究孩子犯错的原因,不思考自己教学的方式,不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孩子们在你的教育下就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书中有这样一篇案例:集体批评——对任何事情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一个叫平的同学因为老和同学处理不好关系,被老师“请”上讲台接受同学们的集体谈话,最后同学们原谅了他,事态也就平息了。

在我们身边,也会有这样调动集体舆论批评、教育问题学生的情况。我们有时会指着一个孩子对全班学生说:“以后我们都不要理他!”但是我们的教师显然对事情的原因不感兴趣,教师不想走进孩子的心,老师只想管住他。于是调动集体舆论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再这样做,我们不理你了!”问题学生迫于集体舆论的压力,暂且“改邪归正”,一旦离开集体他又会露出他的“真面目”,这就是所谓的“两面派现象”,学校、家庭判若两人。

老师说: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掩盖问题的教育。所以我主张,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现行问题。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