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 文章中心 >> 教师频道 >> 专业成长 >> 正文     十年树人,英才辈出。回望来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斗志昂扬。2023,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赢得桃李满天下,凯歌高奏创辉煌!        

     

最新图文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449    更新时间:2013/1/15 

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

 “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一统课堂天下”的局面,注意启发深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角色。有的教师的实验是成功的,效果是显足的,这是主流,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

但是,我们同时还必须承认,成功者不是很多。即使是成功的教师也不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还不能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归结起来,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课堂的时间分配上,仍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过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少。甚至有个别教师还在满堂灌。

(二)从课堂的活动空间里,教师活动仍局限在讲台上还没有真正从讲台走到学生里,学生仍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难有表现自我的活动空间。

(三)当堂的教学效果,全班学生是否大多数都已理解、掌握?有多少人还没有真正了解,把握?是否体现面向大多数?教师心中无数。课堂里只满足于对学生的集体发问“是不是”?“是”。“能不能这样”?“能”。“或是”“不能”。这种机械回答。

(四)让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发散式的思维与发问,还没有落到实处,一堂课中学生发言的机会极少,甚至根本没有机会。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流于形式,做表现文章。一进入课堂,看到的只是学生课桌椅排列形式的变化。授课的形式“江山依旧”,体现不了这种变化对课改有何意义,甚至影响到学生对老师正常讲课堂,板书地视线。

课堂教学存在着上述的等等问题,说明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人翁精神还远没有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深长如何进行角色的转化?实实在在把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要学,会学的主翁?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家者在探究之中,没有完整、成熟的经验,下面就我个人对政策的理解,及工作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第一,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为什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学校办学目的是什么?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古往今来的科学知识,为他无今后步入社会,走上人生旅途扎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因为有学生的存在与需要,才有学校,教师存在的必要。这就是揭示课堂里主体与客体,外因和内因的相互关系。过去的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坏,教师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学生学得好,是教师会教,功劳归教师;学生学不好,责任全在老师身上,是老师不会教,深长完全受控于老师。这种本未代倒置的师生位置,严重压制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堵塞许多学生成才的道路。这次课改,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发挥深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成为追求知识的主人。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和教师的认识必须真正到位,绝不能含糊,这样把课堂还给深长才有牢固的思想基础,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高度自觉。

第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对每位参加课改的老师来说,确实是一门硬功夫。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在于他无与成年人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他们年纪小,知识对他们日后的作用是什么?许多学生没有亲身的体会。因此,自觉追求知识的欲望不强。在课改过程中,许多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学生当耳边风。这耳进,那耳出,不当一回事。不认真按教师布置进行预习,有的深长根本没有预习。第二天上课,教师围绕预习的内容,要让学生自答、自释,则无法进行。教师只好重复旧的教学法,以教师的讲为主。有的学生因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法,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不习惯,不适应。有的学生爱面子、胆子小,在老师鼓励发散思维过程中,不敢辩论,不敢发言,不敢交流,不敢实践,至使课堂冷冷清清,这使老师只好回到传统的教学法,自导、自演,独讲独释。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一名课改的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生理、心理,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方能达到预定的课改的目的。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进行的主导作用不能否定,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三,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牢牢抓住教材中重点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学会弹知识钢琴,而不是面面俱到,主处不分。让学生自学了半天,还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学到了什么?丧失了学习信心。

(二)要提高自学的兴趣,特别要注重知识点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我现在学的这些知识将来是有用的。避免学生为学而学,学无目标。枯燥无味。比如,政治课有一课讲到我们从小必须培养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力的问题。意志力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书里举的例子是居里夫人,就是有坚强的意志力,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百折不挠,最后发现了镭的化学元素成了一名著名的化学科学家。如居里夫人是谁呢?她离开人世时间已久,二她是外国人,离我们太远,如果照本照科,学生的记忆,不会太深。如能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其他资料如便举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及其恶劣的环境中就是靠坚强的意志力,以革命大无畏的精神,战胜“三大敌人”,建立人民共和国的例子。还可以例举深长的父母有的是产品推销品,在处地人生他不熟推销,找到了顾客,但被拒绝。因为他有坚定的意志力,一次不行,第二次,第二次不行,第三次,第四次,最后产品推销出去,这就是意志力的威力。还可以例举用意识力战胜疾病,克服学习上存在的困难等例子,让学生在这些发生在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例,觉察到意志力的重要性、实用性,而产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这样,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教师的授课与解释,与学生自学、讨论、发言、实践、操作的比例要适当,要尽量把有限的时间留给深长去思考,解惑,实际操作。严防教师包办代替,满堂灌。

(四)课堂是班级所有学生共有的学习场所。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教育,获得知识提高的权利。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者,应面对全班全体学生,分给进行知识点的讲座,以优秀的学生带动一般的学生,教材的要点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深长相互启发,得到大面积的普及与提高。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是值得各科长期坚持与实践的好办法。当然也不是每一堂课教师非这样做不可,这就得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而定。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驾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按自己的爱好,对深长实行有偏向性的教学。比如课堂里总是提问那几个自己认为较好的学生。而应该面向全班学生。重点是要关注那些学习较差的深长。要让他们也有发言的机会。在这些发生在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例,觉察到意志力的重要性、实用性,而产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六)为了让深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成为深长求获知识的最佳场所,一定要努力改革过去那种刻板式的,你教我听的教学模式,做到老师讲,深长动脑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堂与室外相结合,盘活课堂教学形式,最在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深长驰拼知识的大舞台。

把课堂还给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相当大,还有许多的问题困惑着广大教师,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做好这篇新课改的大文章。

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的存在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为了改变这一传统束缚,就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要求学生,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跳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教师可事先将他们分成小组,以前后座位为单位来分,设组长1人负责召集小组讨论和检查学情,并向老师汇报,做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学习要从哪些学习材料中学习,学习什么,要自己有主意、自己做主,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教师由“注入式”向“发动式”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使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艺术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生成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的时候,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的激发和释放出来。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要求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只有先学,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才会使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方式,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写诗作词,用歌曲、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个性化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人。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要让学生踊跃参与,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参与的自信。如给学生的参与创设一种氛围,让同学们放松下来,大家都说,不爱说的也就跟着说了;抓住机会就表扬,老师给积极参与的学生发奖品,几角钱的本子、笔都行;再就是精神鼓励,让全班的同学给“参与”有进步的同学鼓掌,给他们献歌等;也可用竞争法,对各小组课堂发言次数进行排名、记录,表现好的就表扬;男生、女生进行竞争等,看看谁的发言次数多,等等;对老不参与的同学也要进行个别谈话,让他们明白:现在的社会需要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你不表现自己,有很多机会就抓不住,就很难成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要十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风格。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反对死记硬背。因此,在课堂上,很少有统一的学习活动。同样是对文本的学习,你可以大声朗读,可以不出声的默读,还可以抄写着读;你可以自己独立学习,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请教老师。同样是对学习的展示,你可以手写口读,可以编成小品,可以创作诗歌,可以编排舞蹈,因为他们在“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中,在发展的过程中体验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体验到了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体验到了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体验到了内心的澄明和敞亮。他们对课堂、对学习的沉醉与迷恋;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热情与释放出来的能量令人欣喜和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