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人又摆脱不了水患的滋扰,人对水的需求与依赖,感恩与敬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由于崇拜水的自然现象无法进行而正常解释,古人将水的现象归因为水神的职能。当水维持在正面的情况下,就认为是水神的奖励;反之,就是水神的惩罚。中国古代对济水水神的崇拜,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尔雅•释水》:“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济水因独流入海,与长江、黄河、淮河齐名,并称“四渎”。对济水水神的崇拜,突出表现在历代历朝对济水的封禅上。济水作为一条古老的水系,周代已被列为封禅的对象。《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水曰济、曰淮、曰江、曰河。”可见,秦时已经尊济水为水神,并且将济水名位列于淮河、长江、黄河之首。
从隋开皇二年(582年)文帝颁诏在济水源头兴建济渎庙开始,历代历朝对济水的加封逐步升级。济水先被列为“公”,后又被列为“王”。唐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加封四渎,“河渎封灵源公,济渎封清源公,江渎封广源公,淮渎封长源公”。宋徽宗封济水为“清源忠护王”,元仁宗封济水为“清源善济王”。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颁布《太祖改正岳渎神号诏》:“考诸祀典,如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美称历代有加。在朕思之,则有不然,夫岳镇海渎皆高山广水,自天地开辟以至于今,英灵之气萃而为神,必皆受命于帝,幽微莫测……朕以礼祀神之意,四海称东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四渎称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江之神,西渎大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这样,济水又堂堂正正地被封为北渎大济之神。到了清朝,康熙和乾隆分别为济渎庙亲书“沇济灵源”、“流清普惠”的牌匾。对济水水神的崇拜和不断加封,表达了历代统治者期望国家风调雨顺、长治久安的殷殷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