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课堂教学所代替不了的,它可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又可以完全脱离课堂教学,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也可以进行一些课本学不到的东西。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机动灵活、多种多样。要注意“点”和“面”结合,也就是要把群众性活动和个别性活动结合起来。
(1)成立科技活动小组
成立科技活动小组,就是为了突出“点”,通过发展部分学生的科技特长和爱好,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学校的科技教育。
小学课外科技活动可成立的小组很多。
“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组,是一项内容广泛、意义重大的科技小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不仅可使学生学到各方面的专门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通过科技制作活动,可以引导青少年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勇于提问,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科技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可使青少年掌握绘图识图、木工、钳工、电工、油漆工等技术。
这种小组是以科技制作为主,也是基础。改革、创新是主旨,发明、创造是方向。进行这项活动时,要注意组织辅导,爱好科技制作的青少年比较多,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分层次、分级别组织好,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不同程度的要求,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按不同兴趣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制作小组,使活动的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广泛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制作活动的内容非常广泛,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的制作,也包括日常生活用具、工作学习用具、游戏玩具、工农业生产设备模型、教学演示仪器和其它实用器材等。如简易天平、指南针、风车、水车、简易显微镜、望远镜、验电器、收音机等电子小制作,等等。在这些方面有很多资料可供参考和使用。
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教师要先对已有的资料进行直观解释,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做,通过仿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拓学生的思维,但仿做不是主要目的,是活动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头脑中创造出某一事物的新形象,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构思、设计,不能让小学生没依据的空想、乱想,而是在教师提供线索的指导下,进行联想,做出新的改进和创造,或者在原制作的启发下提出新的作用方案,如果在教师帮助分析下,认为可行,那么这可能就是小发明、小创造,这时活动的收获和意义是难以形容的。
“生物小组”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生物标本,进行栽培、饲养、观察、考察。如蘑菇栽培、果树嫁接、花卉养植、小动物饲养等。如可组织学生进行较先进的盆栽和无土栽培的科学实验,通过无土栽培,让学生懂得无土栽培的科学道理,其理论根据是,根的吸收作用,只要植物的根不烂掉,保证有适量的水分和养料,没有土壤,植物照样可以生长、发育、开花、结果。
“天文地理”小组,可组织学生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地理特点、名胜古迹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天文气象观测,测量风力、雨量,预测天气情况等。还可以组织指导学生观察星座,了解宇宙。
另外,还可以组织科技夏令营、冬令营、春游等活动,走向大自然进行实地观察、考察,也可以指导小学生做一些科学小实验。
为了提高科技活动的效果和质量,还要组织一些相应的科技比赛、科技成果展览评比、科技小论文比赛等。
(2)搞好科普活动
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应突出“部分”,面向“全部”。由于少年儿童的不定性特点,各个方面的潜力很大,特长爱好的表现有早有晚,所以搞好群众性的科普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而且有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群众性课外科技活动受益面广泛,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科普报告、科技专题讲座、故事会、科技知识竞赛、智力竞赛、放科技幻灯、电影和录像等,有些内容可组织全校学生直接参加,有些活动内容,宜以教学班为单位开展,如竞赛一类的活动,可采用由班组到学校层层选拔的办法,对成绩好的班组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奖励,学校应有一定的计划和规章制度,对科技活动起码一学年要表彰一次,形成制度,按时比赛,及时奖励。
平日要在学校黑板报、宣传栏开辟“科普园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科技活动室、科技展室等。
根据当地的情况还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参观活动,到工厂、农村以及一些科研单位参观,或到气象站、科技馆、天文馆、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展览会去参观,这些参观活动后,可在班级组织讨论会,让学生谈体会,写日记、记心得,使学生能够深入进去,达到科技教育目的。
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其随意性和伸缩性也较大,要把课外科技活动搞好,要舍得投入,舍得下功夫,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图省事,要持之以恒,常搞不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对普及科技教育、提高科学素质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