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 文章中心 >> 成长天地 >> 文化探源 >> 正文     十年树人,英才辈出。回望来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斗志昂扬。2024,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赢得桃李满天下,凯歌高奏创辉煌!        

     

最新图文

 
 
 

让研究漫步在内涵发展中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000    更新时间:2013/4/7 

什么是内涵发展?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综合。内涵发展是指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动事物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那么什么是学校发展内涵?我们很难用一句话把它表述清楚。但是在我们看来学校内涵发展它肯定是一种遵循规律的发展,肯定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在追求质量的过程中,在追随内涵的发展过程中,嘉峪关学人一直让研究漫步其中。从操行评语改革到活动教学的研究,从优质教师团队的研究到品格教育的研究,都留下了嘉峪关人或深或浅的印记。那么今天聚焦教学,嘉峪关人又做了哪些研究呢?

一路走来,我们深刻认识到:聚焦课堂,潜心研究,构建高效自主的生命课堂,是有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变革学习方式——从预习的研究开始

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落到实处,产生成效,关键在于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校坚持以“减负提质、培养能力”为核心,着力构建高效自主课堂教学体系,从预习的研究开始,营造教学研究的浓郁氛围,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1.预习研究,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我校以“预习研究”为核心,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展开学科研究,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针对教师对预习的认识和调研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重点研究预习的内容和具体指导策略。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一人一堂课”,展现了老师们对“预习”的初步探索,而后每位老师在“预习的故事”中记录了自己的探索过程。如:语文学科对预习的指导进行了研究,还针对具体的指导方法以《凡卡》一课为例进行了课堂观摩;数学教师经历了不预习到认同预习,从认同预习到高效预习的过程,高效课堂让师生尝到了预习的甜头。

老师们在第一轮实践中历经了思想上的矛盾冲突、零起点的尝试,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收获。第二阶段以“学段推荐课”的团队教研将“预习研究”推至深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预习的具体内容、方法以及预习后课堂结构的重建有了不同深度的研究。第三阶段进入“梳理有效预习模式”的研究。

2.教研活动,搭建潜心研究的平台

学校严抓学科教研活动,倡导教师定时定点,做到带着研究、带着问题、带着收获参与研究活动。语文学科根据学段特点,展开习作和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数学学科以“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进行教材的纵横梳理;英语学科进行了单元模块目标定位与分解,教学内容和理顺接,以及教学设计和相关辅助资源的研究。各学科通过开展研析教材研究教法,提高了老师驾驭教材、实施教学的能力,树立了教师团队关注自身专业发展的品格,能规划并扎实主动地发展自身专业素养。

3.多元途径,构建常态高效的课堂

学校坚持开展“同课异构”“一人一堂课”“开放课堂”“干部一日学情分析”和“干部带评课”等活动。同年级教师共同执教同一内容,在集备的基础上分别确定教学思路,利用互相听课,共同研讨,促进教师思维碰撞,促进共同提高。教师间相互学习的“推门课”,使教师的“大脑联网”,资源共享;成立了语文工作室,营造了研究的氛围;增强了团队工作的力量。

4.调研反馈,为研究会诊把脉

只有直接深入到教室、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师一起教,一起研,与学生一起学,才能发现真实的问题,预防和中止破坏性的课堂事件和低效教学。在教学工作走动管理中做到“三个一”。即听,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查,课后查阅教师备课、作业,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正,限时改进。议,每次听课结束后,与老师一起说想法,查问题,找措施,沟通思想,交流情况。如:学校开展“干部一日学情分析”活动,全体干部每周不定节次走进同一个课堂,从多角度关注和评价该课堂教学的情况、学生学习情况,通过集体反思,逐一分析,全方位了解并全面系统地“会诊”,科学有效的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从而增强了教学研究的针对性。期中、期末学校各学科进行其教学质量专题反馈,保障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二、变革教学方式——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开始

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预习的深入,要求教师课堂教学的起点应以学定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结合《市南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规划》制定了“学科教师专业学习、研究与测试”三项主要工作内容,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加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1.专家引领,感知前沿教学理论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学校,几年来,我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邀请著名教学专家来校与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和“平等对话”,讲解课程改革基本理论和基本理念,促进教师观念更新,感知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

2.潜心读书,汲取最新教学信息

学校倡导教师潜心读书,定期开展沙龙式读书分享:采用计划先行、有备交流,分享中增慧的方式,交流读书体会中丰富教师学养,润资教师教育智慧。教学杂志、教育教学书籍已成为教师的案头书,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也在不断汲取中提高。

3.专业测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结合各学科教师专业书刊学习情况,我校以学科为单位命题并进行闭卷考试。夯实学科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从练内功做起,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语文学科现场独立研读教材,测阅读写作;数学学科进行课堂实录剖析,测数学解题能力;英语学科进行案例分析,测听力和写作等,有效促进教学基本功提高。

三、变革评价方式——从培养学生习惯开始

课改以来,学生评价问题始终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学校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的评价研究,将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成绩方面拓展到学生习惯养成。学校设计了优秀品格采集卡,确立了学生团队“守时、责任、整洁、善良、孝敬”等的品格发展目标。围绕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引领学生历经体验、感悟逐步到树立品格、提升品行。在评语改革的基础上,近几年,学校开展作业评语、试卷评语等研究,并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进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专项评价,全面而又有针对性的评价每一个孩子,受到家长的好评。

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从开发课程开始

1.丰富课程资源,保证研究实施

学校充分利用学校教师专业特长、家长资源和学校专用教室的资源,开展丰富多采的学校课程。如:生态环保课程、天文科技课程、围棋课程、阅读赏析等,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2.丰富社团活动,彰显学校特色

学校开设20多个社团,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开展活动,管乐团、舞蹈队、合唱队、围棋队在多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校的学生拥有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在学校精心搭建的平台上大展风采。

3.丰富学生智力背景,充盈研究的底蕴 

“让读书提升品格,让读书成为习惯”,已成为嘉峪关人的信条。每日清晨的大声朗读、周一国旗下演讲的共读“品格故事”,都会把师生带入一种美好的境地。我们读绘本、读文学,读童话;我们读安徒生、读巴金、读曹文轩、读周锐,孩子们在一本本书中得到了精神的滋养,读书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吟唐诗、咏宋词、诵经典,孩子们在经史子集中得到文化的涵养,读让灵府澄明敞亮。在学校读书月中开展“阅读申测”活动,在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中,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力求以圣贤为师、与先哲为友、与经典同行!

研究,已成为嘉峪关人的习惯,已融入了嘉峪关这片沃土。几年来,学校培养出一批批省、市、区教学能手、青年专业人才、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造就了与众不同的学生,书写了品格教育的鹄的,收获着生命的财富。学校也先后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席联系学校”;“教育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的小学科学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青岛市教学示范学校、近几年来,先后有12位教师在全国教学研讨会上作课,展示学校的教学研究成果,近30名教师在省、市、区各学科优质课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嘉峪关人一直怀揣着一份愿望:让健康、仁慈、责任、智慧、幸福永远陪伴着孩子们。为了这份教育理想,将坚守品格教育的研究,不断推动优质教师团队的发展,不断提升素质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