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 文章中心 >> 教师频道 >> 教学反思 >> 正文     十年树人,英才辈出。回望来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斗志昂扬。2024,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赢得桃李满天下,凯歌高奏创辉煌!        

     

最新图文

 
 
 

《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读后感

 

作者:许艳利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298    更新时间:2013/4/15 

《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这本书就“小学语文教材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语文教育是语言教育还是文学教育”、“选文和选文的背后”等几个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由小语论坛上的资深专家朱自强、徐冬梅、周益民等七人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的感受有许多,主要谈以下几点:

一、  考虑儿童本位

儿童本位,首先是一个立场问题,我们成年人要带着自己所有的经验,重新回到儿童的位置上来。《马太福音》里面有门徒问耶稣:天国里谁是最大的?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让他站在他们当中,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会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就是天国里最大的。”儿童是天国在人间的使者,孩子身上有许多可爱的特征,那是神的国民应有的标记。他的好奇、饶恕和忘记的能力,他的天真无邪,他本能的依靠和信赖等都让成年人望尘莫及,如果您能尊重孩子的话,觉得自己有些地方还真如孩子。

以儿童为本位,顺应自然的发展,遵循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在教育学名著《人的教育》中提出了葡萄藤的比喻。他说,葡萄藤应该被修剪,但是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他还提出园丁在修剪的时候,一定要十分小心地顺应植物的本性,不要伤害葡萄藤。显然,儿童是葡萄藤,教师是园丁。人之初,性本善。儿童的心灵像一颗种子,教育者给他一个合适的土壤、水分和养料就可以了,所以教育不是灌输是激活,不是束缚是解放。

总之,我们的儿童教育、语文教育需要进一步“发现儿童”,不仅在理念上,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儿童本位”这一教育思想。把自己人生的经验和智慧巧妙的纳入课堂教学之中,来影响学生或者是引领,提升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科学性和文学性并重

专家指出,我们小学阶段的语言教育其实有两种形态,一种形态是偏重于感性化语言的,形象化的、情感的、想象的;还有一种是偏重逻辑的。如果能把这两种有机结合,使说明文里有文学,文学性里有百科知识,这样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就会更感兴趣了。

鲁迅先生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因此我们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平台,广泛阅读,让学生像蜜蜂一样采得百花酿成蜜,养成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好习惯。每天在书香中成长。

总之,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