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更多应该是习惯养成。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把这些习惯分解到学校工作各个方面,让师生明了应该培养什么习惯、如何操作,并做到六年一贯,层层递进,不断强化。
在一些学校,校训只是一行标语、一句口号,学校开展的活动往往与校训内容互不相干、彼此脱节,师生对校训内容的认识也经常模糊不清。而在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校训不是高悬在校园教学楼上的严肃横幅,也不是学校广播里声声呐喊的口号,而是三棵形象生动、引人注目的“校训树”。
“校训树”让培养理念落地
河东区实验小学有三座教学楼,每座教学楼的一楼大厅都醒目地画着三棵别具一格的“校训树”,它们分别是好习惯树、负责任树和高质量树,树枝和树叶是校训的具体内容。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了童真的孩子,使深奥的校训变得通俗易懂,同时让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一目了然,彼此关联。学校开展的许多活动也都以此为依据,有序展开。
记者在校园里看到,“校训树”是以树干、树枝、树叶的形式列出师生在习惯、责任、质量方面应做到的内容。如好习惯树,涵盖了师生的学习、道德、生活习惯等方面。学习习惯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时巩固,道德习惯包括尊敬师长、守时守纪、文明礼貌,生活习惯包括按时作息、讲究卫生和热爱劳动等。
杨军红校长说,小学正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期,好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益。正基于此,学校将“好习惯、负责任、高质量”确定为校训内容,并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点,希望全体师生努力践行之。
“日清周结”让好习惯成自然
有不少人问过杨军红,在几千人的学校里,师生每天井然有序地工作、学习,并且一直保持良好的教育教学水平,到底有什么秘诀?
杨军红经常笑而不答。按她的话说,秘诀真的谈不上,关键在好习惯要坚持,学校各项工作要能够做到“日清周结”,常抓不懈。
“日清”,即今日事,今日毕。学校每天由2名中层干部和4名值勤教师组成值勤小组,对学校进行全方位检查和管理。下午放学后,值勤小组汇总检查情况、填写日清检查记录表。翻开厚厚的河东区实验小学日清检查记录,可以看到从进校、晨读、午休,到课堂、课间、两操、课外活动、放学,整个流程,包括一天内的纪律、卫生、好人好事等,学校一天中的大事小情都有详尽记录,并有值勤教师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
杨军红告诉记者,每天负责带班的中层干部要在第二天早上将日清检查记录表交给文印室打印并在10点前发放到各办公室。教师们可对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每周五由各部门主任负责汇总本周发生的大事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由德育办公室写出每周工作简报印发给教师,这便是“周结”。
“日清周结”在检查、发现问题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当日执勤的教师每人手里会有十个“你真棒”小卡片,一天当中只要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如有礼貌的学生、主动捡起纸屑的学生、做操认真的学生、唱国歌响亮的学生都可以发一个。学生集齐10个“你真棒”即可到大队部换一个学校特制的书签,集齐三个书签可以领取一件带有学校标志的T恤。潜移默化之中就把老师平常用来训导学生的话:“你必须这样做”、“你不能那样做”转变为学生们的“我想这样做”、“我喜欢这样做”和“我愿意这样做”,由此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久而久之,好习惯养成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在教师。除了负责本班学生习惯督促、落实之外,教师的示范引领对于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学校将师生习惯一起抓,实行捆绑式评价。
学校规定每学期同一类问题在日清检查记录表上不能出现3次,如果一名教师同类过错出现3次以上,即取消学期评优资格;如果一个班同类过错出现3次以上,即取消该班评选文明班集体和三好班集体资格。因此,每个教师对“日清周结”都特别关注,上班后第一句话往往是:“日清表发下来没有?”得到表扬自然高兴;出现问题便马上寻找原因,及时整改。
一次,日清表上点名批评四年级某班学生中午吃饭不排队。班主任了解情况后,以身示范,午餐时间站到了学生队伍中间。看到老师也在排队,学生马上认识到自己该如何做。这样坚持下来,该班遵守秩序的好习惯就在教师以身作则中逐渐形成。
每天,执勤的老师都要检查各班学生的“双姿”——看书和写字姿势,并及时反馈。得知本班学生被点名,魏老师立即将学校对“双姿”的要求投影出来,并搬来一套桌椅,利用书写好习惯十分钟时间,保持正确姿势和学生一起看书写字。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下,逐步纠正了不良的读写姿势。
“日清周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和责任感的培养,也最终营造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氛围。
好习惯在活动中提升
2009年“六一”儿童节,河东区实验小学宣布成立三院一中心。这是学校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在习惯培养基础上着眼于学生全面素养提升的一项举措。
学校三院一中心包括少年科学院、文学院、艺术院和奥林匹克中心,下设42个学生社团。少年科学院有趣味数学、茶文化探索、智能机器人、影音乐园等社团;少年文学院有诗词朗诵、写作等社团;少年艺术院有泥塑、素描、声乐、器乐等社团;少年奥林匹克中心有田径、健身操、球类等社团。
以往学校也有兴趣小组活动,但没有相应管理制度,没有适当奖励机制,学生参与度低,热情不高。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杨军红受到启发,心想何不在学校也成立个小小科学院,让孩子们有自己的社团活动机构,表现出色的可以得到“小院士”称号,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于是三院一中心应运而生,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写社团申报表,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
胡倚云同学特别喜欢唱歌,上学就加入了合唱队,经过艺术院的培训,在学校社团活动中脱颖而出,被推荐到专业学府深造。学校还鼓励学生创办可以发挥自己兴趣特长的社团。张恩泽同学曾找到科学老师问能不能成立个生物活动小组,想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科学老师觉得这个想法不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还能弥补科学课小实验的不足。于是,生物组培实验室在学生的倡议下宣告成立,张恩泽做了小组长。学校聘请天津大学农学院大学生定期来校指导学生做实验。学生们培育植物的投入度和高成活率令指导实验的大学生也惊叹不已。如今他们已成功培植出洋桔梗、蝴蝶兰等更新换代的植物。
杨军红说,学校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提倡每人都能学会一种乐器、参与一项体育运动,从而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学校三院一中心社团活动的蓬勃开展,寓习惯养成于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分工协作和互帮互助等习惯与品行。
杨军红说,一棵“校训树”将学校各项主张、各种活动有机串联,“日清周结”、社团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好习惯,几年坚持下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变化是可喜的,社会和家长也纷纷叫好,这就更坚定了学校继续完善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